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

水蛇危機



「啊!水蛇!」
去溪邊玩,三不五時會看到蛇從水面游過,於是我們大叫水蛇。
這是一個很好溝通、但不是很正確的稱呼。為什麼呢?今天就來分享水蛇的生態與生存危機吧!




        什麼是水蛇?字面上來看就是「水中的蛇」。不過就分類上,台灣真正屬於水蛇科的成員只有兩種—鉛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與唐水蛇Enhydris chinensis牠們是典型的水棲蛇類。
鉛色水蛇
唐水蛇
       至於其他被人見到在水中游泳、大叫「水蛇的蛇,通常都是黃頷蛇科的「半水棲蛇類」。
       水蛇科成員在陸地上非常遲緩,移動力很差。眼睛及鼻孔的位置上移,方便呼吸及窺探,已經完全適應了水中生活,一生幾乎都泡在水裡。就算上岸,也都是在水邊,而且通常是位於能夠快速回到水中的位置!
        至於半水棲蛇類,簡單來說就是「習慣在水中活動,但上了岸依然一尾活龍」。 事實上,在台灣,「半水棲」只是一種感覺,感覺很常看到牠在水裡,就叫牠半水棲蛇。這並沒有學術上的明確定義。


       為了適應水中生活,有些半水棲蛇類的眼睛與鼻孔也有上移,但沒有水蛇明顯。最重要的是牠們上岸爬行完全沒問題!基本上非常靈活,看起來就是一條標標準準的陸棲蛇!不像水蛇上了岸就極為遲緩。

        哪些蛇類是半水棲呢?溪流中最常見的就是白腹遊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 suriki,鄉間田野則是草花蛇Xenochrophis piscator 為主!牠們多半都在水裡,但也不難見到牠們在陸上爬行唷!
白腹遊蛇
草花蛇

        順帶一提,台灣所有的蛇類都會游泳唷!把牠們丟到水裡,一定游得好好的!只是每種蛇對於水的喜好、習慣與依賴程度有所不同。

        講到這裡,我們釐清了—不少蛇都喜歡在水中活動!不過就分類上,真正的「水蛇」就只有水蛇科的成員,台灣有兩種--唐水蛇與鉛色水蛇。

         此外,前面也提到--我們在外頭看到的「水中的蛇」,多半是半水棲的蛇類。在溪流最可能是白腹遊蛇,在鄉間田野則最可能是草花蛇。
        咦?為什麼不會是真正的水蛇呢?真正屬於水棲蛇類、屬於水蛇科成員的水蛇們,難道不會出現嗎?我們眼前「水中的蛇」,就只能是半水棲、黃頷蛇科的白腹遊蛇、草花蛇,或是其他在水中游泳的非水蛇科蛇類嗎?
        我想,如果搭乘時光機回到50年前,鄉間田野「水中的蛇」有蠻高的比例是水蛇吧!然而,水蛇對環境相當敏感,幾乎是有農藥就不行,所以,唉,數量已經很少了!

上岸的鉛色水蛇

       牠們要的是低海拔與平地的「靜水域」,流動太快的地方不行,海拔太高也不行!然而低海拔及平地的靜水域,幾乎都被汙染了!
        哪裡還有適合的棲地?不少人可能第一個想到宜蘭,滿滿都是水田的宜蘭!但遺憾的是,宜蘭的水蛇少得可憐,雖然很多水田,但許多都被嚴重污染了。
        花蓮台東呢?這可能是分布上的問題了。水蛇在那邊似乎從以前就沒有分布(目前正在調查中,期待有結果),所以不是環境破壞與否的問題,而是本身就沒有。

       繼續努力找地點,似乎還有一些希望!台灣各地現在還有零星的乾淨靜水域,像是桃園的埤塘、台南的菱角田、台北某些無毒的農田、濕地,這些是水蛇的希望,當然也是許多需要乾淨靜水域的動物們的希望!如台北赤蛙、大田鱉。
       只要走對地方,會發現當地的水蛇數量還算穩定,但也就只剩這少少幾個「對的地方」有族群,所以全台灣的數量並不多!而且面臨很大的威脅!
       基本上台灣低海拔與平地的靜水域都在人類的掌控之中,幾乎沒有一塊靜水域是不為人知的。也就是說,水蛇都存在於這些我們掌握住的地方!不像森林性的蛇,我們多半只能看到森林邊緣的族群,而森林中可能還有很多很多,我們沒辦法掌握。所以,相較之下水蛇面臨的危機遠大於森林性的蛇!這片水域破壞掉,那就沒了!牠們沒有別地方可以去。


       對我來說,最容易抵達的賞水蛇點,就是台北縣的水梯田了。這邊的唐水蛇跟鉛色水蛇都算穩定,也期望能繼續穩定下去。
         兩種水蛇最明顯的分辨方式為唐水蛇身上有許多黑斑,且體側橘色;鉛色水蛇全身無黑斑,體側不是橘色,是黃或淡黃。

唐水蛇
鉛色水蛇
        這兩種水蛇喜歡整隻趴在水裡,或是只將頭部露出水面,不容易發現!遇到危險時會迅速往水深處下潛,如果有底泥,甚至會直接躲到底泥裡,所以一旦嚇到牠,幾乎就沒機會多看牠幾眼。是不容易觀察的蛇! 
       因此,想看水蛇,除了要挑對地點,還要拿出你的最強眼力唷!

發現水中異樣了嗎?
        曾經遍布平地與低海拔靜水域,如今只存在少數地點,這些地點也不見得安全。以北台灣來講,其實就只有那少數幾公頃的濕地有水蛇,棲地太小是很危險的。而還有不少靜水域正面臨開發危機!沒辦法,看起來亂亂的、沒什麼價值的地總是第一個倒楣(台灣最悲哀的是沿海濕地)
        近年來,保育觀念的宣導已經漸漸有成效,但許多珍貴環境已在瓦解。除了要擔心宣導不成,還擔心來不及!希望我們能趕得上,一同保住這些珍貴資源。
        許多曾經圍繞在我們身旁的朋友,已經不可能回到以往的數量,但我們可以努力保護,維持住現在的環境,然後看看是否能給予更好的棲息空間,讓牠們數量回升一些,也讓美好的資源延續下去。

       有機會,去看個水蛇吧!到對的地方,一定也會有不同的體會。「原來靜水域可以如此生意盎然,原來台灣可以這麼好!」
        於是我開始幻想50年前的台灣,有些感慨,但也看到許多人開始努力,用各種方式希望環境能好起來。確實也有不少成功案例!像是一些生態農場,用私人的力量保護了靜水域,那邊水蛇以及其他動植物通通都安全了。

        我沒有私人土地,也沒錢去買某些值得保護的土地,但我可以盡我所能的宣導,盡我所能去帶生態相關的活動。多一份宣導,就多一份力量!
        同時我們身旁其實就存在許多優良的生態棲地,也有不少生態問題,從身邊開始認識,就是一大步!多多走出去,去看、去聽、去體驗,發現美麗,並學習如何彌補過錯。 
       一切,有希望的!





3 則留言:

  1. 唉,想查水蛇的介紹,看完覺得好感傷,沒有經濟價值不代表沒有價值呀...看到環境被破壞很難過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作者倡導關注水蛇。我也常常看到牠們,心中不免怕怕的,歸根究柢是不熟悉牠們的原因。現在有了這篇好文章,很多人也許和我一樣,更能為牠們做點事。

    回覆刪除